福來 | 自然心態贖回自己然後自在生活
每個人都有一個最自然的樣子
但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真正擁有過
因為現代社會相較過去的飲食與精神生活選擇豐富
而身體活動需求相較減少
骨骼與肌肉之上堆積了大量無用的脂肪
讓我們離最自然的自己越來越遠
我正試著甩掉從小到大堆在腹部的脂肪
採用的是最自然的方式
吃得天然健康並充分的活動
三天來每天跑步消耗上千大卡
乍看之下是簡單的
但這第一步實在走得很久
目前正準備ACE-CPT美國的私人健身教練認証
真正理解如何幫助人擁有理想的身體
也更有架構的引導自己更接近最自然的自己
我如何走進最自然身體?
現代人生活於人造的社會中難免遠離自然
避免人造的食物是我的第一步
三餐中大量的原型食物是我的能量來源
咖啡是促進我運動表現的強化劑
生活的活動空間則是盡所能的簡化
資訊科技建立的空間更加小心
思考的材料來自身邊的人觀點、因學習與訓練產生的知識點、問題
主動搜集的 Podcast 與 RSS 新聞
安排自己的工作而非由社會決定我的角色
體驗各種能夠表現自我的方式,無論平面創作、舞蹈或運動
利用腦部運作機制決定生活節奏而不是強制規定
相信自然與自在的生活方式是每個人都值得的
關鍵在於是否有意識到自己屬於隨大流的人或者自由決定自我的人
身處2021困難之處與機會
我相信進入前面的狀態是一種安排與機緣
並非人人適合一股腦就投入改變
行為的改變常因一些異於往常的經歷而導致
很大的因素在於花時間精力做了讓自己不自在的事或低成就感的事
這在網路資訊時代屬於反時代的行為
在強大資訊系統的幫助之下
人人可透過經營自己的形象來得到最自然的「角色」
因為扮演著自己最自然的角色,所以是生活是最自在的
從真實地展現自己的形象來找到直得全心相處與互動的人們
關鍵在於意識到手邊任何讓你不舒服的事、傷精神得事
先暫停下來
記錄它們
想想為什麼生命被這些事佔據了?
想想為什麼活得難受想哭?
想想為什麼想要的生活得不到?
再追問自己想要的生活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
我相信大部分的回答就是
「因為別人有,我也要有」
「因為別人做,我也要做」
「因為別人讚,我也要讚」
從眾心理讓人覺得安全但也容易陷入焦慮
並不是每個人都是接近「平均」
追逐平均是辛苦的也容易產生痛苦
「自然的做自己」反而最容易
前提是心態必需是真實不帶目的
這件事很反現代社會的運作規則
現代社會的大部分事物都是經過大量計劃與協調好的
自然是因自在是果
不自然是因不自在是果
若你的生活發生了大量的不自然
你必需好好思考與調整
以福來的個人經驗
快速的試試可行的方案遠比光想來的有效
以下是我認為的一些生涯轉彎處的經歷
奶油姊單車鐵馬團
在嘉義求學時期
生活單調無趣
所幸在PTT上找到了喜歡的社群
每週一起出團探索世界
奶油姊是我當時的精神支柱
Leo, Elvis 勇士極限健身團
在出社會三年後仍沒有機會找到真實的自己
持續的在運動環境下認識新朋友
Leo, Elvis 是我當時最激勵我且真實的朋友
Fitness Rider飛輪課賴教授
極限健身房裡的飛輪體驗讓我成癮也衝來台北
賴老師不時張貼自己的訓練記錄是我難得不封鎖的
追求自身的突破似乎是我所重視的
健身證照的報名
ACE-CPT証照不時在我腦中浮出
先不論是否是社會決定了我的行為
總之我是花了大把銀子與時間跳到別行來試水溫了
這是非常大的新體驗
在近三五歲無妻無子的身上算是一件需要有勇氣就能幹的事
生活上還算有依靠與陪伴的狀態下寫了這些經歷
希望不久後能有帶想要親近最自然的人們
一起朝自在生活前進
一起來討論各種不自在的解決方案
我將能提供生理面的方案
心理上也很願意了解與支持你
只要你願意走向自然心態
使用自然心態會有什麼衝突?
馬上可以試試的自在生活小習慣
贖回時間與精力
安排精力主動搜集資訊、思考與寫作而不是被動接觸無關的社交內容
大量剌激的資訊使人腦袋興奮與無法停下來,傷精神也容易進入無止境的比較,以致於過高的期待與追求造成心理上的不自然。這讓人可以保留許多精神與心力來思考如何更自然的與世界共處。
給自己自獨處與思考時間
正如同本文
一個人最自在的狀態下會很樂意與世界互動的
無論你是否內外向
只需要把經歷想法整理成文字
必定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
網際網路與搜尋引擎就能夠幫助你呈現自己
只需再多一點主動
便能更接近與自己處的來的人們
讓生命更加活力與精彩
參與社交
雖說我支持低度的社會關係
事實上不與人社交是苦悶的
我沒有要你出家的意思
只需找找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去親近
帶著能夠給予的心態而不是只想取得好處的目的
去與人交換彼此認為的美好
找到那些能夠自然對話的人們
自在地與他們交流
對了
別忘了最好的機會就是你的父母或最親近的人們
時常安排與他們互動與交流最自在的體驗是幸福的
找到充足睡眠
每個人需要的睡眠不固定
認真感受自己需要的量
有了最接近自然的飲食與活動
睡夠了自然就會充滿活力與興奮的迎接新的一天
贖回身體
餓了再吃且只吃看得出原型的低能量密度食物
進食行為在生物的功能上主要是取得足夠的能量以生存
過多的攝取對身心與形象都是傷害
特別是現代社會審美偏好精瘦與活力的人
時時端正身體
人在坐正與站正的時候是充滿朝氣的
不時地將自己的身體位置擺正
就是在暗示自己重新調整消耗一段時間的精力
起身走一走
移動身體能促進思考的流動
改變環境將能給腦袋新的素材
令思考進入新的場域
特別適合較少作冥想練習的人
透過外界新的感觀剌激
你可以幫助自己獲得更有趣的新鮮感
有機會就多活動
時間仍被社會定義的人們較少有活動的機會
導致攝取的能量不能有效消耗而累積在身上
越不能自由活動身體的人們越該把握機會活動身體
贖回空間
清潔生活環境
每週一定要有一個時段清潔環境
同時你可以想想如何改善生活環境
令處理日常事務變得輕鬆
以充滿精力的身心來調整環境
可以有效的幫助自己獲得更愉快的生活體驗
贖回腦袋
自由的聯想遊戲
來自勇氣即興介紹的指鹿為馬的創意想像遊戲
你與朋友指著一樣東西
但說出另一個東西的名字
幾秒的活動之後
你將會有幾小時看世界不同的眼光
清理短期用不到的事物
每天睡興張開眼睛沒有煩心的事物就是自在的生活
福來正助人擁有理想身體與生活
採訪過動症者的觀點理解腦部運作對人的影響
進修ACE-CPT取得深入的身體指導技能
歡迎填寫表格與我進行一次親近自在生活的體驗
表格準備中…
留言
張貼留言